开博体育今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10个年头。十年来,媒体融合从“相加”逐步走向“相融”,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特征逐步显现,已迈入全面发力、构建体系的新阶段。
媒体融合,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十四五”规划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由此可见,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快主力军向主阵地转移,是摆在所有媒体面前的一道考题,而且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对于传统主流媒体尤其如此。
置身于全新的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笔者认为,各级传统主流媒体应主动创新报道理念和方式,敢于善于到互联网“深水区”去游泳、到移动端上去“抢地盘”,准确把握好融合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全面提升全媒体的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实施路径,着力奏响主流舆论的新时代强音。
纵观媒体融合的十年,是一场包括观念再造、技术再造、流程再造、产品再造、组织再造等在内的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传统主流媒体通过“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重塑组织、生产、传播、运行机制开博体育,通过上下贯通、内外联通、新旧融通、大屏小屏打通,以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应对舆论之多维、舆情之多变、渠道之多样、需求之多元,期望最终实现几何级“乘数效应”。
一是观念再造。核心是从办报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将主阵地从报纸转到移动互联网。随着全媒体不断发展,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主动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新的竞争规则,才能有效赋能新闻生产,真正扛起党赋予的时代重任。
二是技术再造。十年来,媒体融合的浪潮不断涌现,技术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媒体人或传播者,必须始终关注技术的最新变化,去拥抱新的媒介形态,去感知新的传播规律,去拥抱新的技术革命,努力成为“提笔能写、举机能拍、对筒能讲”的全媒体型新闻人才。
三是流程再造。形成集约高效的全媒体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彻底打通媒体“策采编审发评”全链条,最直观、最主要的就是中央厨房建设开博体育。各主流媒体面向移动互联网分发,强调移动优先,确保“先端后报”,报纸编辑在“一个稿件池”中取稿并根据版面需求改写后上版。
四是产品再造。核心是聚焦内容主业,聚力原创特色,持续生产有高度、有深度、有亮度、有温度的精品佳作,并探索创新多元融媒体呈现模式,有文有图、有声有影,使之不仅在传统媒体上成为“实力担当”,在新媒体上也成为“流量担当”。
五是组织再造。坚持“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理念,围绕“移动优先、一体发展”来进行组织变革,建设适应全媒体传播态势、传播规律、传播需求的新闻生产组织架构,营造加强优质内容生产、促进全媒体深度融合的制度环境。
当前,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快速演变,不仅人人握有麦克风、摄像头,而且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在加快拥抱全媒体传播这一时代趋势的过程中,在笔者看来,“变”的是大众接收信息的形态,“不变”的是新闻人对职责使命的坚守。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应该坚持“五个不能变”,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能变、弘扬正能量的基调不能变、守正创新的思路不能变、调查研究的方式不能变、人才兴媒的方针不能变。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要始终心系人民、讴歌人民,让人民群众站在镜头C位,成为版面焦点,成为报道主角,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伟大实践,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基本方针,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定位不能变,既宣传好成就,也不回避问题,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日新者日进,深融者声远。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各级媒体坚持以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汇聚用户的思路不能变。要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开博体育,以形式创新为抓手,丰富报道的多元表达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始终坚持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主流媒体应牢固树立主责主业主角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组织开展调研工作,深入地方、深蹲企业、深调行业,在调研中践行“四力”,在调研中产生“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
始终坚持培养兴媒人才。有人,才有未来。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要大力培养放心型、全媒体型、专家型等方面的新闻人才。为此,要优化现有人才队伍结构,把更多熟悉全媒体实务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加大在岗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加快引进优秀人才,最终实现主流媒体人才的全媒体迭代。
时下,媒体融合发展,“新闻+政务商务服务”的新型运营模式应运而生。笔者认为,此模式正是“互联网+”深度融合模式的发展结果,既基于媒体、又超越媒体,既注重服务、又强化连接,既细分领域、又延伸链条,其中饱含“专精特新”意味。
“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拆解起来看,就是要以新闻报道为支撑,进军三大场景。其中,“新闻+政务”是进军G端(政府端)场景;“新闻+服务”是进军C端(个人端)场景;“新闻+商务”是进军B端(企业端)场景。当然,有的业务可以是两个场景乃至三个场景组合起来提供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该运营模式强化的是媒体最本源的能力——资源连接能力。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拥有资源厚度、调研深度,可以通过报道连接资源,围绕“新闻+”探索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政务服务、群众服务、产业服务三大场景。
展开来讲,在“新闻+政务”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建言资政作用,向媒体型智库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开博体育。在“新闻+商务”方面,要重视线下场景IP打造,持续塑造在某一领域的专业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例如,第一财经于2023年6月投资设立了一财商学院,聚焦企业知识服务赛道,为企业提供数据策略、培训咨询、运营陪跑等服务。在“新闻+服务”方面,主要利用媒体的报道和数据业务的资源优势开发各种便民查询工具类的服务。例如开博体育,2020~2022年,21财经App开发的六七款疫情查询类、辟谣类、求助类的工具,累计为上亿人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查询服务,显著提升了App等自有平台的用户黏性。
总之,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需求集中在哪里,主流媒体的服务、引导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实现“新闻+政务商务服务”,必须推动新闻媒体与市场机制接轨,不断探索媒体商业变现路径,持续释放创新活力,最终实现社会影响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双提升,进而服务好高质量发展大局。